
班主任工作随笔(通用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工作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主任工作随笔1以往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因调皮而在国内诸多小学都无法继续学下去的孩子,到了国外,不到一个月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是他的俄罗斯班主任给他的月评语是:我以人格担保,这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
“我以人格担保……”,一句令我们国内众多教育者都醍醐灌顶的一句话,同时也挽救了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当然也可能所以而改变他的一生。
我们教育者不要吝啬自我的表扬和对孩子的肯定。今日听办公室一位教师谈到:一位从来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满眼放光、十分认真的听了一节物理课。究其原因仅仅是这位教师在他昨日的作业上写了一个大大的“GOOD!”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由于此刻的教育唯“成绩至上”,已经使教育变成越来越没有“人性”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被教育的机器,一种没有感情,只明白被动理解知识的容器,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啊!
越来越多的教师,往往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此刻的学生,把自我当成医生,把学生当成病人,认为凡是来到自我眼前的都是“有毛病、有问题”的。教师演变成一个专门找学生“毛病”的职业,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对待少部分同学的错误上,而对大批孩子的优点和值得表扬的地方都置之不理。
经常有教师提到,此刻的孩子和以前不能比了,不听话、不懂事、不想学习、容易受外界诱惑……。那么我们反思一下自我这些年有没有许多变化呢!刚走向工作岗位时的一腔热血此刻还剩下几许社会在不停地变、我们所用的教材也年年在变,我们所应对的孩子不变才怪呢
还以往看到一篇“不伤牛心”的好文章:皇帝微服私访过程中,在田里遇到一个农人正驾着黄、黑两头牛耕地,皇帝极有兴致地问:“你的这两头牛,哪一头表现得更卖力一些”谁知连问三次,农人竟然不吱声。皇帝十分扫兴,却不便发作。农人将一趟地耕完后,将牛拴好,走过来将皇帝领出很远,才贴在他耳边小声说:“那头黑牛要更卖力一些。”皇帝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如此答话”农人说:“牛懂人语,要是让黄牛听到我对它的评说,它岂不是要悲痛吗”农人对牛做评价时,都要研究到牛的“自尊”。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评价,是不是也要有这种顾忌呢
有许多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就是我们教育者在不经意间给予打击。我们要慢慢学会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我的想法。要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宽容,宽容在孩子们心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班主任工作随笔2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学生因你而幸运》,讲的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学生时代因费米教授的引导和训练而使自己养成长于思考,勤于动手,乐于实验,勇于探索的习惯,这让他一生倍感幸运,心存感激。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深受启发。一个教师能使学生因为受教于自己而感到幸运,他不仅要学识渊博,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学生心目中,他是领航者,是引路人,也是可以影响其一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指引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在我客观公正的分析面前,在我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情况下,该学生很感动,也许是曾经多年的差生让他的感情越来越淡漠,也许是深入到心坎里的情感触动了他,也许是他没有想到老师会挽留一个所谓的差生,他很认真地很恭敬地对我说了一句:谢谢李老师,我不走了。这是我们相处半年多我第一次看见他有表情的脸,眼中闪烁着泪花。我相信我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我却让他感受到我发自内心的没有歧视与鄙夷的真诚与理解。而能够给他的世界增添一点阳光,点燃一点光亮也让我收获了满足和幸福。
我不敢说他会因为遇到我而幸运,我只能说对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微小的可以帮助到他们的,我都愿意去做。因为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有了一个信仰,那就是要让我的学生因为遇见我这样的老师而幸运,我会为此孜孜不倦,不断求索。
班主任工作随笔3教育需要温度,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只要我们全力以赴,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暑假前,我“临时受命”,中途接手一个没人愿意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十分闹腾,纪律观念很差,下课总是发生吵架甚至打架事件。这个班级的孩子被大家认为是不努力,不上进,异常糟糕的一群孩子,成绩总是年级垫底,一次次的打击,让他们变得“一无是处”。“这个班也许仅有你能拯救,因为你有洪荒之力......”应对同事们的调侃,我有口难辩,只好聚“四海八荒之力”,竭尽所能,想尽不一样的“招数”来挽救这帮孩子。
和这帮孩子相处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像他人口中所说的那样差,也正是这帮孩子让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一边摸索,一边前进,总结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不一样个性的班主任,有不一样的管理思维,这也导致了班级管理方式的区别,最终演变成班级的区别。能够说,班主任的思维起点,往往决定一个班级的终点。
规范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在建班初始,就需要跟学生共同商定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班规,以此作为学生行为的参考依据。学生对照约定,纠正自我行为,共同遵守。班规的资料无须太复杂,能够根据班级实际,以学生为本,制定学生能执行的规范,“简单、具体、必要,能做到”即可。
五一班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原班规对他们来说,无论难易,他们根本做不到。我只能“釜底抽薪”,于是,我和学生一齐讨论从班级实际问题出发拟定了卫生、纪律、学习三大资料,从最基本、最显性的规范开始做起刚开始,我们的班规资料仅有“做好自我”的部分。
可即使仅有简短的3条规范,学生也很难适应,每一条我都要反复进行行为纠正。执行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学生因为忘记规范而做不到,于是我们编了顺口溜以方便学生记忆。慢慢地,随着学生本事的提高,我们不断深入调整规范资料,在“做好自我”的情景下增加“心怀他人和团体”的执行标准。
引导意识
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关注,二是正面引导。优秀、负责的班长,保障了班级的有效运行,但不代表班主任能够撒手不管或不去关注班级。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有获得认同的期待:班长期待自我认真工作被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期望教师能关注到自我的良好表现;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关注”,或是个别谈话,或是团体引导,予以纠偏。
学生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行为(攻击同学、扰乱课堂秩序等)且屡劝不改,班长不能正常应对时,则需要班主任及时介入,进行正面引导,帮忙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班规,就要坚持下 ……此处隐藏15019个字……校公物,不乱刻乱画,发现有损坏要及时修补或和学校相关部门联系。故意(包括在打闹过程中造成的损坏)损坏公物者,必须在当天或第二天进行修补,并按照物品原价的3倍进行赔偿”;学习上“每位同学应该虚心向任课教师请教,组长应特别留心本组内偏科同学的补差情况,对能够跳出实验班后30名的同学奖励2-4分,并对该小组其他帮助其进步的同学奖励1分。热心帮助同学学习并且使其成绩有所提高,给予3-5分奖励,进入年级前20名奖励5分,进入年级前25名奖励4分,进入前30名奖励3分”。
我们班的家规四个方面共51条,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制定。面对自己制定的班规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执行。其实学生制定的班规和老师制定的班规差异性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心理作用产生的效果却不同,真正体现了90后的特点“我的地盘我做主”。
三、宽容但绝不纵容。我们处理学生犯错主要目的在于让他改正而不是处罚,中学生又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难免犯错,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班的处理办法先有本人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班委会进行讨论,再由班主任进行最后的审批。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基本上能认识到有错认识到了就是进步。处理的结果不再采用体罚的形式,大多采用为班级做件事的形式处理,例如:为班级换水,义务扫地一天,为老师打扫办公室等等。
四、我们有自己的宣言。初二的学生已经面临中考,班级士气非常重要,为了提升班级士气我们制定了八年级四班宣言:我要用智慧培育理想,用汗水浇灌希望,我要踏过书山,渡过学海,决胜中考是我三年不懈的追求,挑战人生是我青春无悔的选择,以自重自信提升能力,以乐学勤思化解疑难,每天一个跨越,每天一个升华,三年卧薪尝胆,三年奋发图强。绝不退缩绝不彷徨,绝不服输绝不放弃。请父母老师放心成功必将属于我们。
每天我们班级都要进行宣誓,对前一天的情况小结,也要让学生思考“我今天来做什么?”,有了班级士气,同学们才能真正明白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是没有一朝一夕的努力也是不会成功的。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工作上我们可以能有更多的冲劲,但是在经验上还有很多的不足,相信经过现实的打磨我们会越来越成熟。我们更应该向老班主任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相信在学习中我们会成长的更快。
班主任工作随笔15进入一年级,对于直通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的引导工作很关键。
一年级的工作是琐碎的,更需要我们的细心和耐心。新生刚入学开始,就要每天寸步不离开学生,由于学校面积较大,人数多,而一年级的孩子又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对于小学的生活感到好奇和陌生。所以接下来近期工作目标就是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坐姿、站姿到如何上下楼梯,从握笔到写字,从原来稚嫩的回答“是”“对”到现在引导他们能够说词语,说完整的句子,一点一点边教知识边注意培养。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心理上暗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进而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说课堂上的习惯孩子们正在一天天的进步的话,最让我头疼的还是班级的卫生问题。48个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们真可谓是疼爱有加,这样一来,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们的自理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有的孩子连自己的物品都整理不好,又怎么去保证整个班级的环境卫生?自开学来,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情景:下课铃响,我急匆匆赶回教室,这一路也许不过二十秒钟,但我的脑子却在不停地旋转:孩子们在干些什么呢?
走进教室,还好他们都愉快地做着自己的事,看见我来了,几个小不点儿不停地与我说着话,“叽叽喳喳”声不绝于耳。一切正常,顿时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然后又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扫视教室,桌椅横七竖八,地上也是星星点点的大小纸片,虽然我也曾对学生们提出过:让我们大家一齐动手,把我们的“家”装扮得整洁、美丽,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想必是这些孩子太小,自理能力有限,但似乎那纸屑在他们的眼里就变成了透明的,于是自己一边说,还要一边快速地整理桌椅、捡拾纸片,几分钟后教室的面貌就有了改变,心想至少让下一节上课的教师走进我们班级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吧。久而久之,这自然而然地也成了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了。偶然一次与朋友聊天,说到:勤快的妈妈有个懒孩子,细细回想,这话真是不假。感叹之余不禁使我想到:作为教师,如果总是这样“身体力行”包揽一切,无形中不也同样培养出一批懒散的学生吗?看来我对他们行为习惯上的过度谅解与包容是不对的,虽是一些小习惯但也是不容我们教育者忽视的。没有必要的磨练,小雏鹰们将来又如何独自翱翔天际?于是开始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
一、课间五部曲
第二天下课时,孩子们很自觉站好了队,这时我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排队进步真大,又快又好,太棒了!”孩子们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喜之情,站的比刚才更直了,于是我又话锋一转:“可是再请大家回头看看与你们朝夕相伴的桌椅们,他们的队伍怎样呢?”队伍里一片寂静,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心急,对于他们发现问题是需要时间的,我一定得耐心等待。一秒钟、十秒钟……最终还是没有让我等得太久,从队伍中走出了两个心明眼亮的孩子进教室去整理起了自己的课桌椅,这时原先静悄悄的队伍已变得不再安静,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整理清扫的队伍中。热火朝天的场面结束了,我赞叹道:“太好了,看来还是你们行,瞧,原先这些不守规矩的桌椅在你们的指挥下整整齐齐的站好了,把我都比下去了,如果以后桌椅再不整齐了,你们可要及时帮助他们排好队,好吗?”一阵热烈的呼应:“好!”于是我趁热打铁,又设立了课间五部曲:1.换书本2.摆桌子3.放椅子4.捡垃圾5.安安静静出教室,大家一边说一边做,班级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评选清洁天使
为了激励和约束学生,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个小队每周推选出一名卫生做的最好的同学,从课前准备到课桌的整理,从物品摆放到地面清洁,看哪个同学做的最彻底,最好的在展板上加星,并授予“清洁天使”称号。在这种有效的激励小制度下,孩子们劳动中争先恐后,我的工作也随之“轻松”了。
三、设立卫生监督员
在每名同学经营好自己的“试验田”的同时,设立小组卫生监督员,由小组成员推选出进步最大的同学担任“卫生监督员”,每节下课主动检查小组内成员的卫生,不但起到了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能奋发向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卫生管理工作。
四、家校同步,实行“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家庭教育计划。
及时和家长沟通,实行家校同步,在家里开展“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活动,凡是能够主动帮助家人做事的同学,家长也要及时反馈,可已小红花的形式进行奖励,5个小红花可以换1个小红星,张贴在班级的展板上,月底比比看,谁是最爱劳动的好孩子。
一学年下来,孩子们自觉性强了,桌椅摆放的整齐了,每天中午都争着抢着做值日,在卫生清扫时,我看见的只是灰尘,再没有果皮纸屑了,当每周一的值周工作总结时,孩子们都竖着耳朵听,瞬间,那张张笑脸便洋溢着快乐和满足……